高校如何打造高质量信息化队伍?

时间:2023-05-24浏览:10

如今,我国各行各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高校数字化转型指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简单易用、随时可达、富有弹性、安全高效、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或工具,提升教学、科研体验以及行政管理的水平。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充满艰辛和挑战,如何调动和汇集师生、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实施数字化转型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更优的服务质量和更精的业务能力。面对师生关切和学校改革发展的难题,如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甄别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贡献信息化赋能方案,都对高校信息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高校急需提升信息化服务人员的服务等级,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队伍。

信息化三种用人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用人模式有三种:一是“自给自足”型,主要依靠学校信息化部门编制内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二是“外部协同”型,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如服务外包公司开展日常工作;三是“内外结合”型,学校信息化部门和外部力量共同协作开展日常工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源学校官网)

“十三五”以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新增各类信息系统90余项、信息点2.4万个。作为承担部分国防研究的单位,面对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南航不能简单效仿其他高校采用服务租赁、数据上云(公有云)、运维外包等形式,而是结合实际选择了“内外结合”的用人模式,让内生动力与外在助力相结合,持续激发信息化队伍活力。

分析建设问题

数字化转型、信息化高速发展,对高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提出了更严的标准。对标国家发展要求和各个高校建设现状,南航在信息化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满足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随着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师生信息化需求旺盛。目前,南航信息化呈现出涉及面广、交叉融入深、统筹协调难等趋势。另外,从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统筹项目管理、信息化治理、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安全的专职人员偏少,难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加之后疫情时代,校园网络、移动应用、在线办公、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应用就像水和空气一样与师生紧密依存,师生依赖性强,保障难度高。学校在加大信息化建设财力和物力投入的同时,没有对信息化队伍人员数量进行大的增加或调整,信息化服务超负荷运行,存在运营风险和隐患。

二是人才流动不畅,职称晋升和薪酬激励制度受限。一方面,信息化处不同于学校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由于较强的专业性,科长、科员晋升和流动途径比较狭窄;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要同全校各院系实验系列教师一同竞争。考核的硬指标包括指导学生数、发表论文、主持科研项目、国际交流等情况,与高校信息化建设人员实际工作内容相差甚远,信息化工作人员要评上高级职称难度较大。

三是人才储备不足,收入水平与行业标准存在差距。学校对引入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要求颇高,原则上正式编制人员不低于985、211等同水平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水平。而同等条件的人才,社会上IT企业给出的薪酬更高,上升的空间更大。与此同时,学校信息化工作压力大,责任大、劳动强度高,不具备吸引人才来校长期发展的优势。

输出建设思路

面对以上问题,南航信息化处于2021年底开始改革,破解信息化人才成长、发展难题,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打造信息化队伍建设独特模式:

一是党建引领,凝聚人心,打造学习型团队。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发展、聚力发展、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如在开展2021年党内主题教育活动时,信息化处充分思考、精心谋划,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申报的“党旗引领,聚焦服务,筑牢校园网络安全屏障”主题教育活动获批学校重点项目。同时,结合实际,重点实施“党建+学习”行动,构建学习型团队。信息化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管理办法,每月开展4次学习活动,包括支部理论学习、管理服务学习、技术应用学习和主题研讨,坚持以学习推动党建工作和信息化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再出新成果。

二是因人施策,促进发展,激活事业编制人员内生动力。首先,一人一策,构建未来成长路径。信息化处要求事业编制人员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明确自身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针对信息化专业技术技能、管理以及复合型人才,根据个人目标,进行分类引导和管理。其次,互动交流,促进人才素质提升。现在信息化处既有选调去上级部门借调、挂职的人,也有从大厂引进的优秀人才,多层次交流工作机制和交流平台正在不断完善健全,有效促进了人才交流、互动互联。

三是全盘考量,用心留人,强化非事业编制人员工作保障。针对非事业编制人员,南航信息化处科学制定薪酬体系,强化激励制度,提升员工归属感。非事业编制人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人才津贴、技术津贴、绩效津贴等组成,薪酬体系涵盖岗级晋升、技术等级晋升,监督考核以及评优评奖等内容,有利于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锻炼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非事业编制人员和学校事业编制人员享受同等节假日福利、工会福利,享受五险一金。

四是对外开放,加强合作,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南航天目湖校区,地处常州漂阳,校区设备较新,以教学为主,但工作人员比较年轻,缺乏工作经验。经过多次考量,学校优选了运维服务合作公司从事教室和宿舍的基本信息化维护,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部门人员工作压力。同时,建设智慧监控系统,强化考核监督,严格监管制度,将服务公司人员纳入部门统一管理。在南京两校区,信息化处开拓思路,和学校其他单位进行合作,如和后勤集团合作开展弱电间清查整改,保证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

五是师生交流,共创共享,开创信息化发展新模式。2022年5月,南航信息化处和艺术学院合作,成立了“航小艺·艺信为你”志愿服务团。成立以来,在信息化处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志愿团同学完成了课程录制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如化妆、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动画制作以及虚拟场景制作。同时,信息化处联合学校计算机学院和知名企业成立了校园网络安全联合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力量,职能部门、学院、企业各方群策群力,共同赋能信息化发展建设。

梳理建设成效

随着新生力量的注入,信息化队伍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人数增加了4人,平均年龄降低了3岁,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交流锻炼活力充分彰显。学校计算机学院党政办主任任职信息化处副处长、人文与社会学院教授担任信息化处处长助理、引进重点研究所项目主管担任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积极推荐处领导去西部挂职、业务骨干到教育部办公厅挂职、科员到校内其他部门提拔任用。支撑保障服务质量和数量双提升,自聘的非事业编员工绩效平均涨幅11%。

在党建的引领下,南航构建了多元化的队伍融合机制,事业编制人员和非事业编制人员构成“一体”,合作企业、校内师生形成“两翼”,促进信息化工作更好、更稳、更优发展。以信息化处综合服务为例,网络与信息系统故障处理时间从2021年平均2个工作日减少到1个工作日,工作效率得到提高;2022年完成视频会议和重大活动赛事保障共计243次,同比增长21.5%。同时,由于信息化处引入了专业保障队伍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用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未来发展建议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创建积极文化氛围。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职业倦怠。所以,高校要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关心慰问,以心交心,以情暖情,以理服人,凝聚最广泛的工作共识,汇聚磅礴力量,创优工作氛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是坚持主动作为,争取多方合理资源。学校编制数和经费有限,在积极争取人力、财力、物力的同时,可以寻求和企业、服务运营商等合作,在可能的条件下创造“不可能”的事情,自力更生,坚持主动作为,争取多方合理资源,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锻造形成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信息化工作精神。

三是深化制度创新,激发团队工作活力。高校需因时而进,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制度创新,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确保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同时,坚持选准用好,着力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坚持打造适合每个人发展的独特成长路径,调动工作积极性;坚持严格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更好更快发展。

四是保持开放合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社会IT企业通常把技术能力作为人才的基本考察要求,学历要求相对高校招聘信息化人才门槛要低。很多年轻人虽然学历不高,但计算机学习能力强,且精力充沛。高校信息化建设,除了涉及军工保密、核心系统以及数据中心等重点事项外,在综合服务、运行维护工作上,可以适当精选可靠稳定的服务外包团队,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吸纳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支撑和补充信息化队伍。

南航信息化队伍建设之路

2015年,南航成立信息化处(信息化技术中心)。学校原信息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人员并入信息化处,完成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汇聚和融合。

2019年,南航信息化处制订并发布了综合改革方案,优化调整内设机构,实施部门负责人和一般人员岗位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绩优效。

2021年,在后疫情时代和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南航信息化处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打造“事业编制、自聘人员、驻场+外包、网信联络员+学生团队”多元化的队伍建设模式。

2022年,加大人才引聘,加强锻炼交流。这一年,南航信息化处面向社会组织自聘人员招聘2场,招聘6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3人。引进副高职称1人,专业技术岗位1人。随着自聘人员比重的上升,为加强队伍管理和融合,制定并发布了《自聘人员薪酬管理办法(试行)》《自聘人员技术等级评定细则(试行)》,从管理和技术两个维度为自聘人员提供职业发展平台;积极开展新教工轮岗,要求新入职教工到一线部门、到基层进行轮岗实习,加强对信息化处全局工作的认知和了解。在锻炼交流方面,选派副处长赴西部挂职、技术骨干借调教育部、青年教师流动到学校其他部门学习工作。

2023年,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面向校园,南航信息化处组织3场春季招聘,招录自聘人员7人,招录实习生5人;建立教职工入职和离职流程,构建新教工入职培训体系和在职教职工培养体系,传承“薪火相传,新老教工结对”文化,为新教工配备‘’职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