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时间:2022-06-14浏览:10

新华社北京 5 月 28 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 5 月 27 日下 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 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 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 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 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 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 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 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就这个问题进行 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 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党 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 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 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 20 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 深化。 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 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 晰的认识。同时,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 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 证和研究达成共识。 习近平指出,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 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 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 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 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 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 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 程。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 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 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 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 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 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 21 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 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 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 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 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 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 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 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 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 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充分运用中华 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 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 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坚持弘扬 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 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 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 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 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 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 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 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 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习近平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 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 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 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 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 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 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 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 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 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 志气、骨气、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