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技术:新技术进学校当慎重

时间:2017-05-24浏览:0

 

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只是教育现代化的表象特征。在使用新技术时,不要忽视其“辅助”地位,切忌喧宾夺主。真正的教育改革,要求教育从业者提高教学站位,革新教育观念和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育内核的现代化才是教育真正的现代化。

近日媒体报道,山东邹平黄山中学推行“平板教学”,高一学生每人要交2800元,用于购买所谓“智慧学堂”必需的平板电脑,多数家长对此持消极态度。毕竟,2800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并非一个小数目。而推广这个项目的相关领导均认为,此项目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并不违规。

随着科技的进步,包括平板电脑在内的诸多高科技教学设备开始走进日常教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内容,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对推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确有很多益处。因此,科技走进教育也算与时俱进。另外,很多学校热衷于此可能还有另一个“深层”原因,就是借此表明自己在教育改革上的努力,将之作为学校业绩的重要内容加以包装宣传。甚至一些学校和管理部门与相关项目的开发公司很有可能达成某些“利益共识”,将其作为牟利的工具。

根据现有的新闻报道来看,黄山中学的初衷我们尚不得而知,但整个事件中仍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根据黄山中学负责人所说,智慧课堂项目的费用不是学校收的,而是企业派人进驻学校收取,收取的费用归企业所有。“所以,这不是学校收费行为,不算违规”。教育局的负责人也一再强调,收费的项目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在学生家长认可的基础上”。

看似自愿,其实不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推广,本身对学生购买平板已经产生了“隐性压力”。如果学校在日常教学中高频率使用“平板电脑”,没有购买的学生自然无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接受教育的权利被变相剥夺,基于此,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可能会因为省钱而付出耽误孩子学习成绩的代价。所以,所谓的自愿也不过是“被动自愿”。

同时,在此类教学尚未经过严密完整的实验过程,无法真正确定是否能给学习带来改变之前,也是极不谨慎的做法。倘若实验结果失败,学生和老师都要承担时间和精力双重浪费的代价。

对于辅助教学的新技术,教育部门应该审慎研究,科学论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师使用能力进行评估和推广。忽视学生和教师而盲目进行推广,只会让传统教学和新技术两相其害,得不偿失。拿“平板教学”来说,它所能提供的是更偏向于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即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在完成日常学习之后,自我加快学习进度,加深学习难度;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在平板上反复聆听教师讲解,直至彻底听懂听会。如此个性化的服务却以整齐划一的形式在整个年级推广,显然是“扬其短避其长”,而倘若将平板电脑沦为课堂录像播放器或是电子作业本,那更是对新技术的浪费。

所有教育从业者都应该认识到,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只是教育现代化的表象特征。在使用新技术时,不要忽视其“辅助”地位,切忌喧宾夺主。真正的教育改革,要求教育从业者提高教学站位,革新教育观念和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育内核的现代化才是教育真正的现代化。对于传统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式的彻底否定和抛弃;对于新技术,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机能的新陈代谢,实现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