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韩坤:数据赋能 助力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3-11-27浏览:12

《高校信息化应用》联手新华三集团推出“数字化精耕者”专栏,聚焦国内高校数字化精耕者们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经验,分享不同类型高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深化以技术赋能场景的创新实践。

滨州医学院是一所以医药学科为优势,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为特色,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省属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近日,《高校信息化应用》专访了滨州医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韩坤,请他就滨州医学院信息化发展概况、“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介绍。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滨州医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概况?

韩坤:自“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此大背景下,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信息化培育教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教育新发展,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现已构建了连通两地三校区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统一运维管理、技术先进、性能优异的新一代高速、泛在校园网络,实现全员“一网通行”。同时建成5G校园虚拟专网,实现多网融合,全面支撑四新建设。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方面,我们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保障“五位一体”。2020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2022年成功获批“第二批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为应对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各高校纷纷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贵校在“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韩坤:“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教育数据为核心要素,充分发挥数据潜能,创新教与学范式,重构教育生态,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创新医学教育数据治理工作,夯实高质量发展数据支撑。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对提升现代大学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医学高等教育偏重临床教学、实践教学的特性,建立适应医学高等教育的数据标准体系、数据质量提升体系、数据资产体系、数据共享开放体系,通过常态化的数据治理,形成全校统一数据标准、打造全域数据资产、统一数据共享开放标准,实现数据和应用接口服务,支撑上层应用服务“百花齐放”。

二是拓展学习空间,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智慧教育要实现虚拟与实体的结合,打破传统教学场景与环境的限制,将有限的教学空间向无限的数字空间拓展延伸。学校围绕培养应用型“智慧”人才的目标,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智能媒体技术搭建“智播课程云”,在泛在、多元、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态中,构建平等、个性、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形成两地三校N中心的智慧教育新格局。

三是强化数据赋能,推动医学教育创新。依托教育教学大数据平台,积累、汇聚、处理、分析多元数据,形成数字基座、数字驾驶舱、数字仪表盘。一方面,形成学习者画像和教育知识图谱,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分析和构建,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对教师行为特征进行客观表征、准确发现、动态预测,在帮助教师自我诊断、评价教学绩效、反思教学过程的同时,强化教育决策者对教学活动的循证管理和监控,有效服务教师精准教学。

学校在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方面有哪些举措?

韩坤: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先要打好网络基础底座。学校已在两地三校区构建了有线、无线一体,统一运维管理、技术先进、性能优异的新一代高速、泛在校园网络,全校师生“一网通行”。同时,基于超融合基础架构,构建实体服务器与虚拟服务器并用、性能稳定的硬件服务综合平台,大幅提高学校数据的计算和存储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各类应用服务,如VPN、eduroam 、CARSI、5G 虚拟专网等,并搭建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数据等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

作为医学院校,医学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建有省内独家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获批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著作权10项,建成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内容齐全的临床教学资源库,建设临床各类教学资源达8000余条。学校持续打造优秀共享的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覆盖全校课程的50%,并试点启动智慧教学云平台建设,可实施直播、录播、在线互动授课等多种信息化授课方式,全面助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同质化教学,建立以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为中心,辐射烟台、滨州、东营、淄博等地的“2+7”临床医学智慧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同步上课,教师同步备课,师生同步研讨。

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方面有哪些探索?

韩坤:2020年,学校制定《滨州医学院智慧校园总体发展规划》、《滨州医学院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方案》,并全面启动智慧校园大数据资产中心建设。具体而言,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和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上,我们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是统一数据标准。基于数据汇聚中心,建立数据结构的规范化指标,全面梳理数据各单位标准执行情况,咨询设计并落地定制化的数据标准。通过数据校验、清洗、治理,得到标准数据并存储,形成数据资产层,保障数据口径规范统一,数据血缘清晰可见。

二是变现数据资产。基于数据标准,全面盘点学校数据资产。以人、财、物为基础维度并逐步细化,构筑学校数据资源目录,数据治理对数据资源目录全链路管理,提供标准数据输出。根据校内各职能单位、国家各垂管单位对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需求丰富数据统计和分析模型,创建模型库,支撑业务不断迭代。

三是共用数据服务。以应用需求为驱动,基于数据资源目录开发支撑上层业务共用的基础数据模型并封装数据服务,适应数据应用灵活变化,高效解决数据互联互通问题。基于数据治理提供数据服务的全过程监管、透明化服务申请和使用,完善数据管理和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四是发掘数据价值。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建设面向教学管研的智慧类应用,实现学校数据价值变现,辅助决策,提升校园师生的获得感。建设包括领导决策分析、学生综合分析等应用。在后期随着数据中台的完整性,可以重点规划学工大数据、教学大数据、科研大数据等智慧类决策应用。

五是反馈和改进。通过收集反馈、监控质量、评估效果以及改进流程,衡量数据资源的决策支持能力、业务价值和创新潜力,不断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增强数据资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实现更好的决策制定、创新和发展。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有哪些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韩坤:学校与新华三在校园基础网络建设上进行了深度合作,并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超融合平台搭建、校园网络日常运维平台等方面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双方还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为师生提供高学习体验、个性化支持和精准化服务。此外,学校持续推进产学研协作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